专家“把脉”凝共识,方案“赋能”育英才——数字经贸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为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体系,数字经贸学院电子商务系于2025年10月23日在线上召开“2025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本次会议由电子商务系主任李加军副教授主持,特邀会议邀请了来自暨南大学郝英奇教授、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李军教授等高校的资深学者,以及来自广州布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裕锋先生、广州例如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俊儒先生、杭州分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卢钊勤女士、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喻红艳女士等国内知名科技与电商企业的行业领军人物组成专家组,与数字经贸学院副院长李伟教授、潘定教授及电子商务系教师齐聚云端,共同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会上,电子商务系主任李加军老师首先就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背景、指导思想、核心变化与特色亮点进行了系统汇报。他详细介绍了方案如何围绕普通班、产教融合创新班、创业实验班、专升本班四种班型,构建差异化、个性化的培养路径,旨在分别打造“多面手的奠基石”、“准职业人的孵化器”和“创业者的摇篮”,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在随后的专家论证环节,与会专家对方案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方案紧密对接国家标准,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改革上的积极探索。讨论聚焦于三大核心议题:
一、深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与“实”的融合度。专家们建议,应在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凸显各班型的“特色浓度”,特别是创业实验班,需在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进行更大力度的创新。同时,针对课程内容可能存在的交叉问题,专家提出应通过课程组协同,明晰各课程边界,并可考虑整合部分“小课”为学分更高的“大课”,以强化知识的深度与系统性。
二、紧扣技术前沿,强化“新”与“用”的结合度。行业专家特别强调,除了已纳入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外,应将更多解决行业痛点的实用技术,如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商业智能(BI)分析工具、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前沿工具和理念融入教学,并鼓励将行业权威资格认证嵌入培养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岗”与“课”的匹配度。专家建议,应绘制清晰的“岗位能力-课程矩阵图”,使学生能明确学习路径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此外,课程内容不仅要关注前端的营销与直播,也应加强对供应链管理、数据中台、物流优化等电商“后端”核心环节的覆盖,培养学生的全链路运营思维。
数字经贸学院副院长李伟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论证会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一步,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好的方案需要反复打磨。我们要认真吸收专家的智慧,尤其是在‘毕业后5年职业发展目标’的设定上,要更多地融入企业视角,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为产业所需、为社会所用。”
此次专家论证会,不仅为广州华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也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范式注入了强劲动力。数字经贸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适应数字经济浪潮的卓越电子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