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贸学院师生走进广汽,共探数字化智造变革
2025年10月21日,数字经贸学院数字经济系陈再蝶、张志鹏、邝芷彦三位老师带队组织44名数字经济专业大三学生,到广汽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感知数字转型,对接人才未来”为主线,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与企业座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路径与运营模式,精准把握企业对数字经济人才的能力要求,为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践依据。

本次实践遵循产教模式的微观实践,未来希望可以探索“实践—实训—就业”闭环线路。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观察、思考并反馈,可实现知识的即时转化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师生在安全培训后进入广汽集团位于广州的整车装配车间。参观重点包括:数字化MES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车身冲压、焊装、涂装等关键工序的实时监控与调度,数据采集频率达到秒级,能够快速响应生产异常。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将车间设备的运行状态、能耗数据与云端大数据平台对接,实现了预测性维护与能耗优化。数字孪生模型:现场展示了整车装配线的数字孪生模型,学生能够在可视化界面上观察装配顺序、瓶颈节点以及仿真优化方案。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围绕“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与实时性”“系统集成的安全性”“数字孪生的精度来源”等问题与技术负责人展开了深入交流。

随后,同学们又进入埃安科技馆,体验VR的前沿技术及应用,通过沉浸式VR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车间进行零部件装配练习,系统实时评估操作精度并给出改进建议。感受数字孪生城市运营平台,了解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能源与物流的数字化管理方案,为学生提供了跨行业数字化思维的参考。感受基于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技术,学生通过广汽生产线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行感受,真实感受从原始数据到决策报告的完整流程的应用过程,并与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了串联。
最后,广汽埃安科技馆会议中心企业的专家围绕以下议题为师生开展讲座:首先是岗位职责与能力模型,包括数字化项目经理、工业大数据分析师、智能制造工程师等核心岗位的职责划分与必备技能。其次是标准与培养路径,企业更倾向于具备项目实战经验、跨学科背景以及快速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企业建议高校加强“数据科学+制造工程”的交叉课程,增设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实验室,推动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真实项目实操。学生们听取了座谈会的内容后,对企业需求的认知度、兴趣方向以及后续学习计划有了更深的认识。

经过此次实践体验,数字经济系会继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开展更多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到系统实现的完整项目周期。同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中考虑“工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数字孪生建模”等课程,并通过案例教学、企业导师制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以及搭建校企双向评价机制,定期组织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形成企业需求报告供教学改革参考,最后,利用基础的一些软硬件基础,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随时进行数字化装配与数据分析练习。

通过本次实践体验,使学生对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路径与人才需求有了直观、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科研选题、毕业设计以及职业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